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眼病防治上海模式贯通专家和大众

来源:大众文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海模式”所根植的公共卫生眼病防治服务体系,凝结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几代人坚守“公益”和“防治”的实践和经验,尤其,在由许迅、邹海东率领的新一

“上海模式”所根植的公共卫生眼病防治服务体系,凝结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几代人坚守“公益”和“防治”的实践和经验,尤其,在由许迅、邹海东率领的新一代医护人员奋力拼搏下,他们将“预防、医疗、研究、教育”等多方连接,在顶级专家与普通大众之间实现“贯通”,不断推出眼病防治新举措,从而屡创傲人的成绩。

上图: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针对学生开展的“腕表行动”,运用腕表的定位功能、测光功能等,将孩子们佩戴手表参加户外活动的实时数据,及时传输到信息服务平台,这个调查研究项目,受到国际专家高度评价。

在眼病防治领域,有个“上海模式”,已成为“中国经验”乃至“亚洲经验”,赢得国际同行的瞩目和尊敬。“上海模式”所根植的公共卫生眼病防治服务体系,凝结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几代人坚守“公益”和“防治”的实践和经验,尤其,在由许迅、邹海东率领的新一代医护人员奋力拼搏下,他们将“预防、医疗、研究、教育”等多方连接,在顶级专家与普通大众之间实现“贯通”,不断推出眼病防治新举措,从而屡创傲人的成绩。

可以说,在人类眼病防治的近百年历史上,“上海模式”在阻击沙眼病传播、提高白内障手术完成率、预防和诊治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病变以及青少年近视预防等方面,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省份,也为推动亚洲乃至世界眼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前不久,记者再次探访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他们的管理枢纽与门诊大楼隔街相望,而在上海江宁路一栋貌不起眼大楼的简陋办公室里,我恰巧遇见身为世界眼病学会(IAPB)常务理事的邹海东因无暇出席国际会议,正录制一段视频讲话,做起这项学术要务,邹教授举重若轻,撂下刚吃完的盒饭,抹一下嘴,便对着摄像机镜头发表了一段流利的全英文讲话。不期而遇这一幕,让记者暗暗感叹,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上海眼病防治成就,正是在这样一群人、一种精神的支撑下,于十分平凡的环境和岁月里实现的!

“阿拉上海”的城市文明

眼睛,是人的心灵窗口,也是放眼无限世界的“入口”。

当人们双眼如炬能够享受这一器官带来的美妙视域时,很少刻骨铭心地体会,一旦失去了视力,人生将变得多么艰难。现当代历史上,多少人因为双目不幸失明,在黑暗里摸索前行备尝艰辛,譬如民间音乐家阿炳、著名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当代民谣歌手周云蓬等等。而导致眼睛——这两颗异常灵动的器官受到损伤乃至失明,除了战火、暴力、灾祸等意外因素外,在人类文明发展所处的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疾病致盲“杀手”。

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沙眼”是个令人惊惧的疾病,它一度格外猖獗,成为流行面广、易重复感染、会因角膜溃疡等并发症引致眼盲的冷酷“杀手”。有的地区,沙眼感染率高达总人群的50%以上,若一不小心感染了它而未及时寻治,便由最初的眼睛发痒、发干到迎风流泪、畏光,再到角膜溃疡、浑浊、眼球干燥,可能从此深陷于黑暗。

下图: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上海眼病防治成就,正是在这样一群人、一种精神的支撑下,于十分平凡的环境和岁月里实现的。

1942年,“盖氏沙眼防治所”在上海应运而生,两个胸怀大爱之心的人士创办了这个以公共健康为使命的机构,专门组织力量与沙眼展开直接交战;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这个机构延续了承担“公共眼防”的职责,先后更名为“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和“上海市眼病防治所”。很长一段时期里,“沙眼”的致病原因可谓云遮雾绕,人类无法确知沙眼的病菌因何而起,但肩负救死扶伤使命的上海眼防白衣战士,虽然一时找不到致病的源头,却看到了阻击疾病传播的路径,于是将战斗的火力点聚焦在阻击沙眼传染的路径上,提倡一人一巾一盆,用流动水洗脸、洗手,手帕、毛巾要经常洗烫等手段,“阻断传播”,从而将数以十万计的人们从沙眼传染的淫威下拯救出来,帮助他们避免了盲眼之灾。

查寻上海医疗卫生史,我看到,1960年代初,“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与上海第一医学院微生物教研组联手分离出沙眼的“沪114毒株”和“沪125毒株”,并成功研制了疗效显著的两种治疗药水,这是上海“眼防人”为阻击沙眼侵袭发明的“新式武器”,为当年上海市基本消灭沙眼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也是在1960、1970年代,“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每年组织发动对中小学生的沙眼普查,一旦发现“敌情”,立即采取各种隔离措施。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0508/1230.html



上一篇:梁秋燕华州高塘原绽放的艺术奇葩
下一篇:新媒体对大众防烟控烟态度的正面影响

大众文艺投稿 | 大众文艺编辑部| 大众文艺版面费 | 大众文艺论文发表 | 大众文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众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