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浅谈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众文艺的特点

来源:大众文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进步,大众文化也随之产生,因此大众文化是依赖于现代技术的一种文化新形态,从属性上讲,大众文化具有上品行和娱乐性以及世俗性的特点,在此基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进步,大众文化也随之产生,因此大众文化是依赖于现代技术的一种文化新形态,从属性上讲,大众文化具有上品行和娱乐性以及世俗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学艺术就是大众文艺,虽然其出现以及发展历史很短,但是大众传媒的广泛发展却为其提供了充分的生存土壤以及成长环境。 一、大众文艺的产生 我国从20世纪的90年代开始进入剧烈变化的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商品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商品意识也逐渐向政治经济等领域渗透,伴随着传统意识形态的巨大变化,各种文化产品从制作到出版都开始向市场化迈进。笔者经过深入研究,总结出以下三点大众文艺在国内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众文艺产生的基础,从根本上讲是经济快速增长和市民阶层大量增加。大众文艺和商品经济的联系非常紧密,从现代意义的角度来讲,大众文艺在流入市场之前必定要经过商品化的包装,在城市文化工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市民以自己为消费对象,大众文艺的产生以及流通才具有足够的基础。从历史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新型观念的产生,必然离不开大量新型人群的产生。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大众传播媒体出现,市民阶层人口持续增多,这样一种带有文化产业性质的大众文化产生也就合情合理了。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审视: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劳动规模等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商业机制必将代替政治机制对商品市场产生支配作用,而由此产生的独立市民阶层就会产生与以往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生活需求,在传统意识逐渐没落的情况下新产生的市民阶层便需要按照自己的“口味”来要求适合自己的文化,由此,大众文艺就顺势崛起。 2.文化环境的变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社会环境中政治意识形态逐渐隐退,由于文学艺术脱离了政治因素的束缚,中国文化得以生存在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和之前充满政治因素的宏大声音不同,新产生的市民阶层更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文化,更需要一种能代表自身喜好和需求的文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能够以一种更加宽容的心态接受、欣赏国外文化,同时也受到国外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多元化的文化局面得以产生。从本质上讲,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创造活动,本身它是站在“束缚”的对立面。多元化的追求才是对创作者们的真正尊重。 3.传播媒介的变化 大众媒体这一名词出现在广播电台之后,由于其强大的传播速度和广泛的受众而得名。随着90年代之后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电视电影以及程控电话和DV机等一系列电子媒介迅速出现,全球进入了以电子传媒为主的大众传媒时代。 随着多元文化格局的产生,在传统意义上处于垄断地位的文化产业不得不主动的进入市场并争取市场份额,随着文化产业进入市场,依赖大众传媒进行生存空间的争夺已经势在必行,各种流派的文化不得不对自己的文化形象进行重新的定位设计,改变自己的文化身份。在人们的思想观念普遍得到解放的90年代,由于社会环境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大众媒体由于制度变革扩大领域范围,大众文化便随之而来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 二、大众文艺的精神取向 我们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大众文艺的思想作用对于世人的影响反而要更大一些,大众文学也是文学,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属于非常通俗的东西,但是又有哪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是在通俗的作品上提取出来的呢?90年代产生的大众文艺起源于休闲娱乐,但是它也同样暗含着某种乌托邦的元素,大众文艺从精神取向上来讲是多元的,也是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真实体现。 1.世俗关怀 从本质上来讲,大众文艺面向的是世俗生活,因此它属于一种市民文艺。大众文艺主要讲的是普通市民老百姓生活中的俗事,关心和议论的也都是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因此大众文艺并没有明显的英雄化特点,并且和传统文化当中的田园诗歌也不相同,大众文艺的表现更加现实也更有人情味。大众文艺在创作内容和题材以及选择角度上更加贴近大众,同样创作视角和表达手法等方面非常贴近平民意识,例如“新民俗片”中的《秋香打官司》,影片内容设定在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中,营造某种特定的氛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艺术想象和创作,不仅赋予民俗更加强烈的观赏性以及刺激性,更展现出一种特有的民俗风情。 2.精神性和物质性的结合 随着90年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欲空前膨胀,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物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此时人们思想上的缺失体现的非常明显。我们从人性的角度分析,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精神性和物质性相互对立、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在任何一个特定的阶段,两者都是不完美的,而90年代的大众文艺就将这种现象呈现的非常具体,物质上的丰富和精神上的缺失以及人性剧烈的变化等等。 我们看王跃文创作的《国画》,男主人公在宦海沉浮中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人性中美好的,丑陋的都在作者笔下显露的淋漓尽致,我们从中能明显看到权力和欲望对人们的侵蚀。还有像《向上的台阶》等等,作者描绘的都是官员在特定年代中和其他人进行权力争斗,将权与权和权与钱等等肮脏的交易描绘出来,我们在感受作者鞭挞丑恶欲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作者也在不断的寻找其中失落的人性尊严。 3.寻找安心之所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欲望的泛化,在欲望的冲击下,传统的人文精神消解以及如人性的异化和分裂,因此在90年代也有大量的大众文艺创作者试图寻找安心之地。 《渴望》这一电视连续剧的成功标志着当时大众社会心态的回归,此时人们开始不自觉的追求形而上的社会性,而在大众文艺中哲理性也成为当时的精神趋向。在歌坛上,《黄土高坡》和《我热恋的故乡》等等都通过质朴的音色和乐调表现了人们对土地和家乡的回忆以及向往,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不断承受着精神缺失的折磨,起源于人类本能对危机的抵御心理,此时人们将目光放在中华民族的起源上——黄土文化,这不仅是精神世界的回归,也更是在那个特定年代对萎缩的精神世界进行呼唤,寻找真正安心的地方。 三、大众文艺的特征 1.后现代主义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涌入中国,因此大众文艺就和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电视连续剧以及《读者文摘》等都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也有学者认为大众文艺本身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例如人们逐渐从传统集体主义转化成为个人主义和后个人主义,人们从崇尚精神丰富转变成为崇尚物质丰富,人们不再关注政治历史等伟大事件和任务,开始关注自己,关注身边的小事等等。 从客观上讲,虽然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但是它却是反传统性的,虽然我们不能断定中国是否真正走进“后现代时代”,但是很明显,大众文艺受到后现代主义非常深刻的影响。 2.对传统的调侃 90年代大众文艺对传统文化的调侃我们可以从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中明显感受到,《西游记》是一代甚至几代人心中永恒的经典,但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却是新一代人类心中的经典,影片以游戏和反讽态度对历史经典和传统价值观念进行调侃,这体现的就是在90年代人们由于社会的转型精神世界变的空虚浮躁,当现实让人应接不暇的时候一种反叛心理就会在社会上弥漫,戏说电视剧的出现就是人们在传统历史观和英雄观颠覆之后对传统的价值观念以及伦理道德的躲避和反叛。 3.直觉原则 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之前,文学作品受到政治化原则的束缚,很多作品都是高腔大调,尽管在80年代一些作家尝试开始注重感觉,但是他们的创作仍然离不开政治和伦理的束缚。而90年代的大众文艺强调追求世俗快乐,藐视权威则彻底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文学作品的创作注重感觉,对正统历史进行戏说以及“跟着感觉走”等等的出现都表明了文学作品中正统意识形态正在消融,感觉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四、大众文艺的启示 人们通常会根据习惯的价值取向对文学作品进行品味档次上的判定,也就是说人们通常情况下习惯性认为严肃文艺都是高雅的,而大众文艺则是通俗的甚至是低俗的,但是实际上,高雅和通俗之间的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通俗文艺可能会转化成为高雅文艺,同时一些高雅作品也很有可能转化成为通俗文艺。我们可以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佐证这一观点。 金庸的武侠小说都是以通俗的形态产生,但是作者在作品中却将自身的历史意识以及文化思考融入进去,在90年代,金庸的作品不断被人们认可,而其高雅品味也获得众多读者的肯定,在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排序中,有人将其列为第四,排名在鲁迅、沈从文等人之前,2005年寒假刚过,很多高二的学生发现新到手的《语文读本》中出现了金庸的《天龙八部》,这就是典型的俗文学向雅文学的转化。 虽然在大众文艺中有通俗和雅致的区分,但是正是由于其能够实现雅俗相融,所以才能顺利实现雅俗共赏,我们从传统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到:词、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也属于通俗文学,但是我们从文艺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当时的通俗文艺却为优秀的作品和杰出作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结语 大众文艺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从对象上看,大众文艺主要是通过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在国内外流行的通俗易懂文学作品,从社会功能角度来看,大众文艺具有娱乐性质,大众文艺的兴起主要源于新市民阶层的兴起。同时大众文艺在精神趋向上是多元的,是现代社会众多思想观念的真切反映,我们相信,随着文艺家们更大的成长,他们一定能在商品化市场中为文艺带来新的生存境况,不断扩大文艺的领地,创造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0/0529/332.html



上一篇:长篇现实小说《玉脍金齑》出版
下一篇:《刘毅作品选》公开出版发行

大众文艺投稿 | 大众文艺编辑部| 大众文艺版面费 | 大众文艺论文发表 | 大众文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众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