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苏绣皇后姚建萍

来源:大众文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主人公 近期不断火爆荧屏的古装电视剧,将古代刺绣艺术带入大众视野,剧中各种精美的绣品以及精湛的刺绣技法,令人目不暇接。然而,苏州美女姚建萍的刺绣技艺,与剧中人物

本文主人公

近期不断火爆荧屏的古装电视剧,将古代刺绣艺术带入大众视野,剧中各种精美的绣品以及精湛的刺绣技法,令人目不暇接。然而,苏州美女姚建萍的刺绣技艺,与剧中人物相比毫不逊色。她的精美苏绣《岁月如歌》,被习主席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女王;彭丽媛亲自体验做“绣娘”,绣制了《丝绸之路——满载而归》中心大黑马的流苏飘带,一时成为美谈……如今被誉为“苏绣皇后”的姚建萍,一件绣品动辄几千万元,高的价值过亿元!2019年下半年,她还将应邀带作品到欧洲巡展。

从10万绣女中脱颖而出

长相清丽秀美,一口的吴侬软语的姚建萍是一名江南女子。她于1967年出生在苏州镇湖一个刺绣世家。当地向来有“家家闺阁架绣棚,妇姑人人习巧针”的民俗,是传统苏绣的发源地。姚建萍7岁时,便在妈妈的影响下拿起了绣花针。因为喜爱,她最期待在假期里跟着祖母学刺绣。十几岁时,姚建萍的刺绣就凸显出不凡的天赋,绣品常常被人称赞。

由于对刺绣的执着与热爱,姚建萍主动放弃高考,到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刺绣班学习3年。随后,她又成为苏绣大师徐志慧的关门弟子,在大师家里学习了4年。其间,无论酷暑严寒,姚建萍每天练习技艺超过12个小时,苏绣的千变万化也在一针一线中呈现得淋漓尽致,连徐志慧都常常感叹姚建萍的领悟力。在大师的教导下,姚建萍在传统的仕女、花、草、鱼、虫等题材上,练得独门绝活。

姚建萍20多岁时,一位音乐家看到她创作的一幅小狗刺绣,特别喜欢,于是掏出身上带的所有钱买了下来。自己的作品得到艺术家赞赏,这让姚建萍自信了很多。

姚建萍说:“刺绣是一种修行,心凝聚于针尖,人的呼吸均匀了,眼睛会越用越亮。”27岁那年,她基本将苏绣技艺练得炉火纯青,并且掌握了其中的顶尖技法:双面绣三异绣。双面绣三异绣是中国传统刺绣的独门绝活。如果把刺绣比作工艺美术中的皇冠,那么双面绣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同一件绣品,正反两面呈现截然不同的画面,却丝毫不露破绽。同行看到姚建萍竟然绣出这样的作品,都会露出羡慕的目光,赞一声:“建萍,你真厉害!”

29岁时,姚建萍开始创作刺绣中最有挑战性的人物肖像,为了在周总理的人物肖像绣上寻求突破,姚建萍花了整整8个月时间,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她倾尽心血绣制的这个大幅绣像,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画面上的周恩来身着水灰色中山装,面容清癯,安详地侧坐在紫红色沙发里,忧国忧民的高风亮节跃然于丝帛之上,她把这幅作品命名为《沉思》。

这幅绣像完成时,过度消耗精神和体力的姚建萍,体重竟然下降了7公斤。当时有人提出用万元买下收藏,这笔钱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却被家庭并不富裕的姚建萍婉言谢绝。她觉得这件作品倾注了自己太多的心血,怎么也舍不得出售。

1998年,姚建萍带着这幅作品进京参加中国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当时,许多老一辈的人在作品前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令姚建萍感到惊喜的是,《沉思》这幅绣像在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和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上,均获金奖。

当时,姚建萍同期的另一幅作品《吹箫引凤》也受到了高度关注,现场就有人掏出身上全部的8000元钱对她说:“你愿不愿把这幅作品给我?真是巧夺天工!”细腻的姚建萍听出这位艺术家的语气,与市场上的交易腔调截然不同,那是一种恳求,是一种对她技艺的深深折服。姚建萍不禁微笑着点了点头。收获了金奖和感动,从此,姚建萍对苏绣更平添了一份难得的自信。

彭丽媛亲自体验跟她做“绣娘”

《沉思》绣像一举成名后,姚建萍成立了镇湖刺绣研究所,致力于研究苏绣的未来发展。她还求学北大,学习绘画、摄影,刺绣技艺日趋精湛。经过漫长且艰苦的学习,姚建萍领悟到刺绣要把绘画的美学、摄影的光影变化、透视与色彩的表现手法融会贯通。

绣的针法上主要有平针绣和乱针绣两大绣法,姚建萍拓展了传统刺绣路径,并以“平针绣”“仿真绣”“乱针绣”丝理、画理的互用,逐渐形成了姚派的“融针绣”。姚建萍的作品包罗万象,开阖有度,动静得法,从动物花草、仕女佛像,到水乡人家、亭台楼阁、江南山水……借助针线丝理,生动流利地书写着故乡的情与景,创造着一个丝绸上的梦里江南。30岁,姚建萍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0408/1157.html



上一篇:创业孵化的公共服务建设
下一篇:提高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上座率的方法探讨以大

大众文艺投稿 | 大众文艺编辑部| 大众文艺版面费 | 大众文艺论文发表 | 大众文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众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