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信息时代文艺经典化的次优主义(6)

来源:大众文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有物方法演变(异化)形式展开心智启迪心灵鸡汤(厚黑学)展开后为一切知识性文本现实批评幽默、讽刺(恶意攻击)展开后为一切批评性文本成长故事挫折、

原有物方法演变(异化)形式展开心智启迪心灵鸡汤(厚黑学)展开后为一切知识性文本现实批评幽默、讽刺(恶意攻击)展开后为一切批评性文本成长故事挫折、忧患(焦虑、卖惨)展开后为一切励志性文本虚构夸张、想象(浮夸、粉饰)展开后为一切高雅艺术游戏戏谑(恶搞)展开后为一切喜剧艺术

公共性阐释、媒体监督以及文化管理上的干预都需要警惕文艺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异化”。读者接受这种游戏模式。游戏的本质不在于从事游戏活动的人的意识,游戏相对于游戏者之意识具有优先性。也就是说它的存在方式必须成为我们思考的对象。

文艺在探讨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时,必然是通过叙事与阐释双向作用形成一种循环,才有反思和修正的机会。首先是叙事,从叙事的存在论来探讨先在结构的形式体验,纯存在实际上包含了“变”的运动,存在就是消失的过程,在消失中持存的形式体验有一个先在结构,这个结构就包含了上述“游戏的本质”。如何解决现代叙事者的叙事工具智能化、立体化与叙事思想平面化的矛盾和悖论?新媒体艺术是新兴的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存在方式反过来作用存在本身。现代电子技术下的视听语言媒介的“二度创作”(文字文本转换为视听文本)和“双作者”(原作者与二度创作作者)叙事特征,是对文艺本质及其内涵的补充和修订。“二度创作”的转换与“双作者”的沟通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新媒体艺术的叙事伦理完成之前,“次优主义”是一种权宜之计。其次是阐释,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如何通过阅读经典文本而获得,通过阅读经典文本,读者总能发现文本未完成的意义。姚斯的接受美学中有关阐释的二级阅读与阐释活动,提到波德莱尔的美的定义借助了可以自由猜测的“未定性”(18)参见[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1页。。事实上,阐释的未来法则与叙事的未来法则内部勾连,互相影响。新媒体的形式变化(存在方式)对阐释方式的改变,阐释的公共性与公共理性在其中应该担负起这个重要职能,新兴媒介传播还来不及进行这样的反馈,更谈不上反思。就目前而言,从发展渠道上使“次优主义”得以畅行。

2.通过现象学观察对“次优主义”认识论的克服。胡塞尔的现象学试图使一切客观性、一切存在意义从根本上可以明白理解。这样,人类的主体性就具有存在的有效性。人类主体本身同样也可以被看成“现象”,因为它既不是一个实在的自我的“内在知觉”,也不是“意识”的单纯重构,而是一个十分精细的先验反思主题。

文学的边界位置与审美意识,阅读者意识的自主性,这种种意识界经验类的“本质”,按照胡塞尔的说法就是“先在的纯粹意识”。阅读和朗诵是先在的纯粹意识的一种冲动和表现。如果追溯它的“存在方式史”,早期的形态是口传,《诗经》《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以及印度的叙事诗,许多已经变成文字的诗歌文本曾经都有长期的口传历史。口头叙事艺术是人类自认知革命后,在长达几万年间的主要文艺形式。现代文学形态绕了一个大圈,文学表现形式又回到非文字状态,口述、图像、音响、符号、身体语言。戏剧是一直存在的直观性的文艺形态。文学不是一种死气沉沉的延续,它其实有一种精神性保持和流传的功能,并且因此把它的隐匿的历史带进每一个现实环节之中。文学随着其样式的阶段性革新、类型的拓展而富有生气。文学作品中包含的大量技巧和手法,如隐喻、暗示,刻意营造的文学环境,如意境、意象、氛围,以及文学中所包含的文字传统如句法、修辞,这一切都是从审美意识出发(也是一种先在的纯粹意识),不断融入新的形式之中。

人心本质上是崇尚最优的,次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文艺的成长史无法让人做到一开始就有认定最优的能力。某种看起来严重退化的文艺形式,通常都起于民间,紧贴时代,服务于大众。这个时候往往是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加速分离的时代。在大众文学还没有登堂入室时,拥有文化领导权的文化精英在脱离大众的路上继续踽踽独行,并不遗余力地诋毁这个来势凶猛、起于民间的后起之秀。文化精英对通俗文艺所持有的刻板印象和高傲姿态限制了自我判断力,认为审美仅指严肃和庄严的情感。的确,作为通俗艺术最初就是以一种游戏姿态出现,而游戏看起来似乎只保留了嬉戏玩耍的成分。在新形式文艺作品中,高明的创作者的美学性表现隐藏在日常现实性表现中,而这种现实性表面看起来以游戏(情感愉悦)为中心。真正的意图需要读者用力打开。这里又回到前面所说的艺术的存在本质,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阐释学意义表现为,艺术作品成为改变经验者的经验中才获得他真正的存在。也就是说艺术品存在于接受者的体验本身和体验历史中。电影、电视,包括新兴自媒体,受众在感受艺术时候的直接性,使生活与艺术的界线被打破。艺术的外在表现与接受者的体验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上升到庄重、高雅、崇高的纯粹艺术并不完全是艺术形式,而更多的是接受主体的体验层次。绝大多数接受者(民众)选择一种较为轻松和容易的方式,即表现为前文所说的游戏的本质,从而使得“次优主义”成为一种可接受的现实。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0222/1000.html



上一篇:同仁共商创新发展促繁荣 公交聚首百花齐放满春
下一篇:大众文艺的魅力构成以增魅与祛魅为线索的艺术

大众文艺投稿 | 大众文艺编辑部| 大众文艺版面费 | 大众文艺论文发表 | 大众文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众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