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我们的大众文化将往何处去(2)

来源:大众文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影视是现实大众文化心理的突出表征,也是一个时代社会意识观念的普遍反映。在朝鲜半岛的家庭里,儿女不但自然而然听从父亲的话,而且也非常含蓄。

影视是现实大众文化心理的突出表征,也是一个时代社会意识观念的普遍反映。在朝鲜半岛的家庭里,儿女不但自然而然听从父亲的话,而且也非常含蓄。比如一个姑娘要结婚,别人跟她开玩笑,她就会深深地低下头一副非常害羞的样子,这跟中国女孩子没羞没臊仰天大笑的形象的确很不一样。虽然无法做到但心却向往之,这是中国观众觉得比较亲切的另一具体文化心理补偿。逆向而推,今天观众的这个普遍性反应,实际上是上一代观众所期望但又不得的大众文化在家庭中的变异品种,或者叫文化遗传的变异,以基因变异的形式而存在。这种品种的突出特征是分裂,对内讲究,对外随势俯仰;或者反过来,对内捂着抑着,总要表现得优雅、温顺,对外则毛毛躁躁,甚至怨气冲天。

其次,韩流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正好开始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界传统文化开始兴起,这样一个潮流跟承载了传统文化的韩剧形成合拍、产生了共振,这是韩剧在中国受欢迎的另一重要意识形态原因。只不过,不巧的是国学热和传统文化热中被反复强化的东西,中国观众恰好在现实中无法兑现,而这个错位感在年轻人中却尤为突出。于是,拥抱韩剧,未必是什么具体细节乃至情节,实际是情节、细节中所携带着的一种价值观。

对中国年轻人来说,外部世界的意义在塌陷,我们只能到家庭当中去寻找人生的价值,现在家庭的价值被提高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在这方面韩剧比中国影视剧表现得更加充分,这大概是韩剧在中国受欢迎的价值选择原因。不仅如此,韩剧里的年轻人是非常时尚的,无论是穿着,还是使用的各种电子产品,他们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都是非常时尚的,并且这些非常时尚的人和传统价值观结合得水乳交融。可是在中国影视作品里,秉承传统价值观的都是一些老朽,或者多数是大叔级人物,严重的错位感有力地推动了韩剧的深入。年轻人,男的要么就特别屌、特别痞子、特别江湖,女的呢,又特别风尘、特别异想天开、特别不靠谱1。为内心世界里一块纯净之地预留空间,或者用理想的境界来释解心里的不堪,韩剧暂时成了那个替代物,备受热捧自然有了强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支撑。

由此可见,在韩剧的这个市场预期中,经过中国观众尤其是城市中国人的转化处理和消化吸收后,从汹涌的“韩流”中生成的其实是一种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又绝非原汁原味朝鲜半岛文化的怪异观念,不妨暂时称之为“狭隘的文化传统主义”。

第一,生活方式、政治经济导向与意义期许的严重分裂,迫使焦虑情绪经历了二度转换,即由略带思考的反感、反叛第一次转化成了棱角收敛、面向小家庭的伦理世界,再由小家庭伦理的缺席第二次转换成了对纯粹个体物质性得与失的算计,最后二者合起来,导致了逃避现实的极端个人主义甚嚣尘上。一会儿“纯亲情”“去政治化”,一会儿又一窝蜂扑向“传统文化”这个安全港湾。看起来好像是文化趣味问题,实际上是文化背后人的主体性的飘忽不定作祟。逃避现实艰难问题,是其之所以如此的根本原因;主张极端的个人主义人生观,因而对外部环境漠视、对他人命运木然,只在乎自我心灵遭遇,构成了该人生观指导下几乎所有大众流行价值观的核心。正因为我们很少谈论社会文化潮汐的涌动、文化现代性的具体状况,即人的现代化问题,总习惯性地把“宅”在卧室里、自己家里的那么一丁点暂时的安逸,误当作整个社会的安逸时代已经到来,所以,这类大众艺术的所谓审美实质上是审美幻觉,既无批判精神,又乏力于建立真正强悍的审美乌托邦世界。耽于对整体社会机制的探讨,耽于对社会阶层处境的探讨,我们就一般把身体残疾者、贫病者视为当然的社会底层,然后说谁谁施舍了,你应该感恩,谁谁被道德感化了,于是人性的美好多于人性的丑恶,社会还是好人多呀,诸如此类,差不多就是我们的大众文化所有内容和商业影视剧的所有题材。如此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最致命的一个误区是,眼里没有别人,没有共同体,没有整体意识。故而,经过他们的眼光看过去,我们这里根本没有不诗意、不幸福、不快乐,或者根本没有社会疑难杂症,没有尖锐的民生问题,根本没有不公正、不公平,等等。

发掘并有效转化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是我们需要花精力做的。但如果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今天的社会只能进一步完善现代性质,进而在完善的基础上警惕封建迷信,甚至警觉宗法模式的那一套东西巧妙地、安全地镶嵌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思想言说方式后的严重后果;也如果只把传统文化中次一等的可以用来消费的元素,比如个人道德伦理话语、道德感恩话语和被无限放大的亲情话语等一系列生产于并生成于封闭的小家庭的“文化”,当作我们的瑰宝,那么,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空间,就真的只成了政治经济思维施展勇力的地盘了。极端者,如此打造成功的政治经济话语、形象,就会自圆其说地反过来灌输类似于物质“成功”“幸福”“快乐”的神话,并通过该神话加固、凝固“感恩”的等级制——弱对强要感恩、小对大要感恩、下对上要感恩等。在这个“感恩”文化运行中,中间夹杂了无以计数的“泥腿子”“知识分子”及其他普通民众,他们或自愿、或不自觉、或被裹挟,情况不等,但他们都被告知,如此做便是“不忘本”,便是“中国本土经验”,这才是既得利益集团最可怕的“成功”秘诀。而所谓“回到传统”“回到传统文化”,希望回去的实则是有利于确保并维持赢家通吃的现代法秩序缺位的“文化氛围”。应该说,影视剧中这一普遍性价值构造,是与当前反腐败力度极其不匹配的,大一点说,这应该也是一种文化腐败行为。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0317/1064.html



上一篇:来自民间向内向外都是力量
下一篇:潘鲁生在大众文艺讲堂作首场讲座

大众文艺投稿 | 大众文艺编辑部| 大众文艺版面费 | 大众文艺论文发表 | 大众文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众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