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城市营销的变革与地方效应(2)

来源:大众文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大众文化传播变革 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介质,移动互联网具有动态、自由、即时、智能、平等、自发等特性[9]7,从而使得文化生产

1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大众文化传播变革

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介质,移动互联网具有动态、自由、即时、智能、平等、自发等特性[9]7,从而使得文化生产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公众之间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得到增强。日新月异、快速迭代的信息科技与商业模式推动着互联网大众文化的蓬勃兴起。

1.1 文化生产主体大众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开始习惯于在各类社交平台上保持“在线(online)”状态,时时刻刻与外界分享着自己的生活和思考。社交网络的普及、公众行为习惯的转变,UGC(User-generated content)文化生产模式④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即用户生产内容。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的发展功不可没。在UGC模式下,用户、媒体平台和传播内容三者构成了紧密的互动系统:大众通过媒体平台发声,其多元化、去中心化的传播内容通过平民化、创意化的传播方式,在社群中产生情感共振,进而刺激更广泛的人群进行新一轮的文化生产[10]51。如此循环反复,起源于广大草根群众的互联网大众文化应运而生。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人际交流关系使得公众参与在互联网文化生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从文化传播过程的两端解构了传统的精英文化生产模式,以草根的姿态自下而上地对大众流行文化进行再造[7]160。

1.2 文化传播结构去中心化

新媒体格局打破了传统线性传播结构的束缚。过去媒体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意见的一致性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上被大大削弱。媒介通路的激增建构起去中心化的平面网状消息传递结构,从前高度垄断的话语权开始向大众倾斜[11]272。同时,科技的进步使得多屏互动成为可能,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种移动硬件的崛起,使人们可以在多个终端即时接收和发布信息。在这个“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时代,大众文化以个体为节点,以社群为诱导点和引爆点,广泛渗入人们的社交网络,通过人们自发的响应与转发在多个层级的平台和媒介上迅速传播。

1.3 文化表现形式碎片化

为了便于即时传输和接收阅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众文化表现出碎片化的传播特征。具体表现为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主题的广泛性、信息文本的零散性和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12]9。时下人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多以短文本、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呈现。相对较长的文章与视频,短文本和短视频更易于刺激大脑、提供愉悦,能在人们日常有限的空暇时间内实现信息输出效率的最大化。如果说微博的普及使网络传播的碎片化特征显得愈发明显,那么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在我国的兴起则开始了信息的“颗粒化”:短视频媒体平台将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切割、碾碎,以15 s为标准进行颗粒化[13]。用影音代替文字,用体验思维代替故事思维,用场景趣味代替信息输出,大众传播的思维和叙事方法悄然发生变化。

1.4 文化内容迭代高频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平台以较低的操作门槛、个人化的叙述方式、场景带入和沉浸式体验、独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用户在一种“无意识”、不间断的观看体验和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与平台间的黏性[10]51。互动与黏性的增强,以及向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下沉趋势,为大众文化生产与更新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力。新媒体平台上的意见形成,已然成为瞬息万变的各种碎片信息碰撞、冲突的过程[12]9。创新与创意成为互联网流行文化产生的必要成分。不论是在微博、微信还是抖音等平台,表情包、流行“梗”⑤“梗”,网络用语,有“典故”之意,在互联网文化的发展中词义被不断扩大引申,大到某个时间段,小到情节插曲,乃至故事中发生的片段都可以叫“梗”。、网红人物、热点事件都随着流量的涌动而迅速诞生和消亡。如何在汹涌的流量大潮冲刷下脱颖而出成为焦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革命,既为城市营销策划者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2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城市营销的变革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大众文化传播的变革在渠道、主体、内容、客体4个维度都对以塑造城市形象与文化为主要目的的城市营销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媒介融合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日趋多样化使得营销的渠道日新月异,营销创意的层出不穷,营销的范围不断扩大。长期处于边缘地区的人们在触网之后不仅成为城市营销活动的新一代受众,甚至有机会成为地方营销的主体。大众在文化生产中重要性的跃迁使得城市营销的主体结构产生下沉趋势,政府和公众在营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换。大众在社交平台上凭借不断更新的影音与图像片段成为城市形象的主要塑造者和城市故事的主要阐述者,承担起城市文化创作和传播的主力的职责。而我国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多层次的宣传渠道与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使得城市营销的内容呈现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存互促的格局,场景恢弘壮丽的政府宣传片与市井气息浓厚的平凡生活记录共同构建起更为细致而立体的城市形象。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0401/1138.html



上一篇:大众的拼图
下一篇:我在远望七号守护你

大众文艺投稿 | 大众文艺编辑部| 大众文艺版面费 | 大众文艺论文发表 | 大众文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众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